Citadel Defense与移动通信开发商Syzygy Integration合作,为美国国防部和联邦政府机构开发了定制的反无人机系统。该系统增强了对关键基础设施,国家特殊安全事件(NSSE),军事基地和边界周围黑飞的无人机活动的态势感知并改进了对策。
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公司新闻办公室透露,下属的俄罗斯电子控股公司(Ruselectronics)已成功开发出用于对抗无人机的Zashchita移动系统。
据uasvision网站2021年1月11日报道,迪拜Cusp技术公司经过五年的努力,成功开发出新型电磁反无人机(C-UAS)系统。
复旦研发的“天穹”空中反无人机系统已取得新进展,平台无人机最大续航时间已达45分钟,小型任务无人机工程样机也已实现10分钟续航。在未来减重提高集成度后,成熟的“天弩”Helicarrier系统有望实现6架无人机顺序自主起降,协同组网。
无人机无序飞行极易干扰军民飞行器正常运行,甚至可能酿成飞行事故,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。
不过,在无人机监管体系当中,法律手段只是一部分,还有重要的一部分是对“黑飞”无人机的处置手段,也就是技术应对手段,俗称“反无人机”系统。这其中包括了两部分,一类是地面反无人机系统,一类是空中反无人机系统。
国防部的“海军特种作战指挥部”与位于圣地亚哥的SkySafe公司签署了一项价值150万美元的合同,用于测试一套机动式反无人机系统,旨在侦测、识别、跟踪和拦截一系列对美军行动构成威胁的商业级无人机。
随着无人机安全问题频出,反无人机系统随之火了起来,今天就来八一八,那些所谓“反无人机系统”的坑爹宣传。
“反无人机防‘黑飞’系统”是如何研发出来的?它又是如何成为黑飞无人机的“克星”?
除了必须“持证上岗”和“违规处罚”之外,反无人机技术也成为了治理“黑飞”最有效的方法之一。
目前,公司正处于天使轮融资阶段,将主要用于扩充研发团队以及市场推广方面,今年预计实现营收1000万元。
社会对无人机监管问题愈发重视,这也使得无人机的“天敌”——反无人机系统应运而生。